HOME> 世界杯梅西进球> 你以为长杆兵器的杆截面都是圆的?错啦!

你以为长杆兵器的杆截面都是圆的?错啦!

2025-07-16 19:51:46

戈是勾啄类兵器,其结构和各部分称谓如下图。戈主要由“援”“内”“阑”和“胡”四部分组成。“援”是用于勾啄敌人,“内”“阑”和“胡”主要是用于固定柲,使得戈头不至于在激烈的战斗中移动位置。

戈的各部分称谓

青铜戟,以最流行的矛戈分铸合装的为例。戟其实是综合了矛和戈的功能,既能勾啄也能直刺,一个矛头可以搭配一个戈,也可以搭配多个戈,如果搭配三个戈,就叫三戈戟,也叫三果戟。现在南方许多地方“戈”和“果”的读音不分,看来历史可以上溯到东周时期了。

三果青铜戟·国博·随县出土

古时候照明不发达,在夜间发生偷袭与反偷袭是常有之事。可以设想,暗夜之中士兵拿起戈戟打仗时如果掌握不准方向,攻击敌人时戈戟可能就会成为横拍对方或砸向对方,而不是以最锐利的援部(戟的援又称为枝)啄击对方,这样打击效果显然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勾啄类的兵器,柲的设计必须要以方便士兵找准攻击方向为出发点,即便在不看戈戟的情况也能控制援的啄击方向。由于人手握起的时候一般是以大拇指压住食指和拇指,因而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四指中间关节曲率大、虎口部分曲率小这样一个近似鸭蛋的形状。因此,戈戟柲的截面常被设计成鸭蛋形,小的一头与戈的起勾啄功能的援的方向保持一致,这样用手握杆很容易就找准攻击方向。

手握的形状

有的戈戟是通过把“内”部穿入柲然后固定的,也有的戈戟是通过套在柲顶端的帽(称为“籥”)而与柲紧密结合的。在各大博物馆,我们可看到戈戟用于固定柲上端的帽和固定柲下端的鐏,其孔径基本都呈现为鸭蛋形,这与柲的截面是一致的,为的就是方便掌握以援勾啄的攻击方向。另外,这种安装方式还能够有效防止戈绕着柲转动。如果“籥”设计为圆形,戈就容易围绕柲而转动,打仗过程中很难保证“援”朝下待啄击的敌人。

鸭蛋形孔径的戈鐏·徐州博物馆

鸭蛋形孔径的戈鐏·徐州博物馆

鸭蛋形孔径的帽(籥)和鐏·徐州博物馆

鸭蛋形孔径的金戈帽(籥)·国家博物馆

江苏六合程桥春秋墓曾出土一杆青铜长戟,髹漆木柲保存完好,其截面为鸭蛋形。再如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有一战国铜戈残留木柲,尽管已脱水变形,但只要仔细观察也能够看出截面呈现鸭蛋形。

鸭蛋形截面的木柲铜戈·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即便是矛,因为两侧有刃,其柄也未必肯定是圆的。仔细查看一些矛的骹部可以看到其骹孔也是稍扁的。这其实也是出于更好掌握矛的两刃攻击方向的需要。当然,矛的功能主要是刺,也有很多矛杆是圆形的。

扁骹之秦矛·国家博物馆

至于铍,一般比矛要薄很多,型似安在长杆上的短剑,除直刺外还会更多的左右横击,从铍格来说,无一例外的都做成扁形,铍鐏也做成扁圆型或扁菱形。这都是为了方便手握找准攻击方向,以发挥兵器更好的攻击效果。

铍、铍格

其实,不止是长杆兵器,即便是剑,也是如此。剑有两刃,柄也应做成扁形才方便控制方向。前些年,有些新制刀剑的剑柄被做成圆形的,遭到质疑时,他们却言之凿凿的说青铜剑茎都是圆的,所以这是符合型制的,一些无脑者还跟着起哄,以此不知误导了多少人。实际上这不过是方便加工而已,而且更是做剑者看图臆造使然罢了。历史上的青铜剑茎是圆的,但加了木柄缠了缑绳后可就不是正圆的了。即便现在,也仍有人认为剑柄做成圆的是符合历史型制的。――装睡的人叫不醒,实在不可救药。

扁剑柄残余·湖北省博物馆

总而言之,龙哥认为,古代兵器是与战士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每一项设计都有其道理。戈戟等长杆兵器的柲截面并非正圆,这是便于实战决定的。我们不能根据现在的刀枪等武术器械的木杆型制来推测古代兵器样式。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贵族当兵转向平民甚至囚徒当兵,人命已渐不值钱,兵器制作也就越来越懒得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后代的刀矛等长杆兵器的柲截面就逐渐简化为正圆了。

龙哥出品,必属佳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情深怎么办歌词 陈奕迅 情深怎么办LRC歌词和文本歌词

小黄蜂毒性大吗?

最新发表 newmodule
友情链接 newmodule